柴静美国产女被讽 在网上引起关注,自出版《看见》一书后,央视主持人柴静久未公开露面。2月16日,搜狐娱乐发布一组柴静怀抱婴儿度假的组图,报道称柴静已经从“柴女神”变为“柴妈妈”,数月前在美国产下女婴。
在曝光图片中,柴静身穿白色棉服,戴着红色围巾、黑色帽子,身材略微发福(左图)。柴静的老公赵嘉在一旁办理登记手续,柴静抱婴儿的动作十分熟练。据此前媒体报道,柴静的老公赵嘉为知名摄影师,两人在北京三环一普通公寓居住。赵嘉是北京人,40岁左右,大学毕业后曾到西藏工作多年,回北京后赵嘉在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首席财政官,同时继续从事摄影的研究和创作。柴静并未对此进行正式回应。另据某媒体报道,柴静女儿名叫柴知然,随她的姓,愿以后她不仅“知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柴静当妈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关注,部分网友对她选择去国外生孩子表示质疑。
日前有媒体爆料,央视主持人柴静于美国产女后归来,疑似柴静抱着婴儿现身机场的照片也连遭曝光。相关消息立刻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迅速引发了又一场舆论对峙。
柴静怀抱婴儿出现在北京机场
柴静自2003年担任央视《新闻调查》记者,因非典时期第一线的深度报道而成名,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引起热议,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作为央视著名的记者兼主持人,柴静在节目中冷静而不乏温情的主持风格被众多观众喜爱,加之其选题多为关注弱势群体,揭露热点事件真相,柴静逐渐被冠以“公知女神”的称号。
去年初,柴静被爆与摄影师赵嘉结婚,引发众多讨论。此后,柴静渐渐淡出荧屏。日前,《南都娱乐周刊》报道,柴静去年10月底生下了一个女儿,生产的地点是在“美利坚合众国”。根据美国法律,这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美国公民。 柴静美国产女被讽 在网上引起关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柴静主持的这档《夜色温柔》变得十分红火,之后的几年,她基本都是在电台度过的。柴静在每个夜晚用真诚的声音陪伴着孤独的人们, 她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
此事一经曝光便引发舆论的火热讨论,很多人无法接受一位一直以报道国民疾苦为己任的著名主持人主动为自己的下一代选择美国国籍。不少网友言语苛刻讽刺柴静说一套做一套,“我不否定她的观点,我只否定她的人格”。也有网友为女神打抱不平,“跟谁结婚,在哪生孩子本就是人家的自由”。
柴静在网络上的此种遭遇,让人想起了几年前的姚明。2010年,尚在NBA打球的姚明被爆出妻子叶莉已在美国待产,旋即引发了一场网络大争论,国人关心:姚明的孩子究竟是中国籍还是美国籍?这一争论持续多年,直至2013年姚明才公开自己的女儿现在是美国籍,到她18岁的时候自己选定国籍。有人认为这是聪明的姚明给出的完美答案,可惜此种“太极”手法并未抚平网络上的不满情绪,追问甚至逼问的声音一直未停。姚明被很多人看成中国崛起的标志,人们无法接受他的女儿居然是美国人。
名人第二代的国籍选择现已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张艺谋在“葫芦娃事件”中,就曾以孩子国籍为反击点,宣称没给孩子上美国户口,将来还是中国心。
对此,评论员刘雪松表示,一个人爱不爱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看他把孩子生在哪里,也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在这个国家的公民角色中,担了多少当,做了多少有益的事。这个国家值不值得爱,倒是与这个国家的集体意识中,是否剔除了“清一色”的狭隘,是否展示了大爱的包容、和谐、友善等宽厚本色,是否将注意力放在了富强、公正、文明等向上向善的追求上有关。
1976 年,柴静出生于山西晋南的小城临汾,住的是祖上传下来的大宅子。父亲从医,母亲执教,可算是书香门第。柴静家在当地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曾祖父是个秀才,整个家族都住在从祖上传下来的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大宅子里。柴静至今还记得童年时喧嚣热闹的气氛、雕花窗棂、木制油伞和那些古色古香的家具。
柴静妈妈是位坚强的女人
柴静的妈妈是个坚强独立的女人。由于姥姥去世的很早,年幼的母亲一直担负起家中的大小事务,除了为姥爷和舅舅做饭洗衣服之外,还要刻苦读书。那个时候,母亲的成绩一直都十分优异。在母亲17岁时姥爷突发心脏病去世,当时,舅舅正远在外地念书,为了不耽误舅舅的学业,是母亲一个人强忍悲痛处理了外公的后事。19岁那年,柴静的母亲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此后不到10年,因为教学业绩突出,她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特级教师,不久又被任命为临汾某小学校长。在这期间,柴静的妈妈结识了善良执着的父亲。
4岁进入小学
由于识字比较早,柴静4岁就进入小学了,为了照顾小柴静的生活和学习,母亲把柴静带到自己任课的班级,让她坐在最前排,和其他7、8岁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虽然母亲也知道柴静可能听不太懂,但仍让她坚持听课,每天放学回家还背诵和默写课文,即使柴静对很多课文似懂非懂,她还是会兴致勃勃的阅读它们。 再稍大一点,母亲就开始为柴静订阅各种儿童报刊。并在家里腾出一间小屋子为她当作书房。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柴静都会自己拿着小板凳坐在小书房里看小人书《岳飞传》。柴静对文字的敏感与生俱来,小小的年纪,对所有写字的东西都十分感兴趣,无论是父亲订阅的《中医杂志》还是母亲的函授书籍,她都能读的津津有味。
13岁时,接触到广播
在柴静上四年级的时候,妈妈调换工作,全家人都跟着她搬到她所执教的学校。小柴静的行李只有两件,一件是爸爸开完药后留下的漂亮小药盒,里面装几枚硬币。还有一件是一本《唐诗三百首》。带着这些东西,12岁的柴静由小学升上了中学。13岁时,柴静接触到了广播。她开始贪恋广播里的热闹人声和深入骨髓的歌。柴静从那时才知道,广播可以给人带来一个如此新奇的世界,那一刻,柴静梦想着能做一个电台的广播主持人,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离开这个地方,过上一种另外的生活方式,自己要“更自由,要过和身边的人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柴静美国产女被讽 在网上引起关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柴静主持的这档《夜色温柔》变得十分红火,之后的几年,她基本都是在电台度过的。柴静在每个夜晚用真诚的声音陪伴着孤独的人们, 她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
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毕业的时间。柴静在学校学的是财会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山西太原铁路局工作。恰好长沙当时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就留下了。她毅然辞掉在别人看来既稳定又舒适的工作,带着户口和工作关系到湖南文艺电台做节目,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简陋的租住房里,柴静从来不会感觉苦闷,因为心中有梦,她坚信,这些困苦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过眼云烟。
决定做电台午夜节目
柴静白天忙工作,到了晚上,与她相伴的只有广播中的声音。她喜欢听新加坡电台林伟的《点一盏心灯》,他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灯火。”这句话让柴静感触很深,她决定做电台午夜节目。柴静就和电台的领导申请做一档午夜节目,甚至可以不要工资。随后,她创建了名为《夜色温柔》的晚间节目,一做就是三年。
那时的柴静只有19岁,年少的她心里只想着去实现心中的这个梦想,全然不顾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寂寞。柴静说:“一个人为自己的工作神魂颠倒是多么幸福。”那个时候她主要是接听听众打来的热线电话,什么事情都谈。其实那个时候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毕竟她只有19岁,但是想用声音激发一个有想象力的世界,想用声音为更多的人赶走寂寞。她只需要说“我在,我听到了,我懂”这样的字眼,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就足够了。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柴静主持的这档《夜色温柔》变得十分红火,之后的几年,她基本都是在电台度过的。柴静在每个夜晚用真诚的声音陪伴着孤独的人们, 她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在节目里,柴静常常会接到从北京、香港、西藏等地慕名打来的电话,她去大学里做演讲的时候,时常都会有桌椅挤坏的场面出现。
柴静22岁的时候,顺利地当上综艺部副主任,成了湖南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五月的长沙,茉莉花开,景色怡人。凌晨两三点男人们成箱成箱地喝着啤酒, 女人们吃着东西。柴静经常能看到大街上享受着这种安逸生活的男人和女人们。她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生活,有种莫名的恐惧让她感到害怕。
柴静对现有成绩的不满足,使她几经考虑做了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辞职去北京读书。她不甘心让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达到顶峰,她需要寻找可以不断超越的未来。她放弃了自己已经拥有的光环,到北京广播学院做了一名学生,睡在蓝白相间的格子床单上,学的是电视编辑,生活简单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