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壽的楊老太(居中間者)淹沒在后輩中,你能找到她嗎?
百多名后輩前來祝壽
最小的晚輩該怎麼稱呼她呢
昨天,武隆縣羊角鎮石床村的村民扛著“五世同堂”光榮匾,來到全村唯一的五世同堂之家,向楊興明老太朝賀90歲福壽。
楊老太的子子孫孫也從四面八方趕來,齊聚老人身邊拜壽。
耳聰目明身體康健的楊老,不僅興奮地唱起當年的《婦女歌》,還帶著子孫們一起誦讀家風家訓:“傳家忠和孝,興家文和德,持家勤和儉,安家讓和忍,守家遵法度,敗家酒和賭……”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朱昕勤 實習生 蔣海濤 通訊員 陳萬金 攝影報道
扳起指頭說家譜
生怕自己說攪了
老人的壽宴,是兒孫們操辦的,就是在自家院壩門前搭起一個棚子,架起七口大鍋,熱熱鬧鬧做起了家常菜。
“我們這五代,一共百多號人哩!”長曾孫黃春紅是一名現役武警士官,昨日一早專程請假趕回老家,向記者介紹了家族人員結構:
曾祖祖楊興明出生於1924年,后嫁到祖上黃家,育下6個子女,往下數,孫輩、曾孫輩、玄孫輩,有黨員干部、警察軍人,也有工人農民和醫生教師。“我最小的侄子1歲多了,是第五代,和曾祖祖相差89歲。”他一邊說,一邊認真扳著指頭數。
家中最小的寶貝在母親的攙扶下,一搖一擺來到高祖祖跟前,嘟起小嘴給了老壽星一個吻……
村民扛牌匾祝壽
要沾喜氣和福氣
老人原本打算隻辦場家宴,但村裡人知道后,都自發趕來朝賀。
楊農元興奮地說:“四世同堂都罕見,而我們村裡能出五世同堂,這是祖先庇佑的福氣了,我們當然要來沾沾喜氣和福氣!”
村鎮干部制作了“五世同堂”、“俊逸家風”、“求知修德”光榮匾額,代表村民們專程送到老人家中。
老村長楊農干感嘆,“中央電視台推出了特別節目家風是什麼。黃家祖輩秉承的‘以孝為首、克勤克儉、忠厚傳家’的家風,就是他們的回答。”老村長說,老壽星家風純朴,教導子孫從小要對鄉鄰友好友善。長子精通醫學,數十年來扎根山村,給鄉鄰治病﹔孫字輩在鄉鎮教書育人,黃家家風純朴和家庭和睦有口皆碑。
得知黃家還撰寫有祖傳的《黃氏家訓》,村干部們專門將其300多字的家訓謄寫了一遍,裝裱成匾額,制成賀壽禮。
和子孫們誦家訓
還唱《婦女歌》
壽宴上,90歲的楊興明身著紅黑相間的寰劽抟,坐在紅木椅上接受子孫們的鞠躬拜壽。隨后她站起身來,帶著家族五代百余人,在長曾孫黃春紅的引領下,誦讀《黃氏家訓》。
看到這一幕,自發前來朝賀的村民肅然起敬……
席間,老壽星與孫輩、鄰居聊得興起時,還唱起大半個世紀前的《婦女歌》———一直在農村奉養母親的70歲長子和三女兒說,母親喜歡哼革命歌曲,比如《東方紅》、《人民領袖萬萬歲》,“她的精神和身體好得很,現在還要不時下地勞作,種菜割草都不在話下。要是碰上鎮裡趕大集,她閑不住,還要一個人走上七八裡路去湊鬧熱。”
老壽星聽后,也接過話茬:“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我才90歲就五世同堂了。兒孫們又孝順有出息,我要努把力,爭取活到100歲!”
五世同堂怎麼稱呼?民俗學有書記載———
由長及幼依次為: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自己。
若自身為最長者,則叫其后四代依次為:兒子(女)、孫子(女)、曾孫(女)、玄孫(女)
若自身為最幼者,則叫其上四代依次為: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
重慶民間的叫法,則叫其上四代依次為:爸爸(媽媽)、爺爺(婆婆)、祖祖、曾祖祖